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聂拉木县:执好党建之“笔” 绘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发布时间:2024-09-25 作者: 来源:日喀则珠峰党建

近年来,聂拉木县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发挥党组织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提高群众收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预计2024年年底全县10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5万元以上,2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50万元以上。

建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选拔党性强、改革发展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23年以来共调整19名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能力不强的村(居)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县村(居)党支部书记中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占73%。二是精准靶向育人才。聚焦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大力实施村(居)“两委”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县乡两级党校载体,今年以来开展村(居)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3次,赴区外培训1次,累计受训116人(次)。借助烟台援藏优势资源,制定优秀党员干部“淬炼”行动方案,2023年以来共选派11名村(居)主干到山东省烟台市挂职锻炼、开拓眼界。三是压实责任促发展。由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对全县7个“小散弱”村集体经济进行全程指导,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包乡县级干部包保发展,确保资源向重点发展村集中。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和村(居)主干年度考核、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担当作为。

富民兴村,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一是发展产业带动一批。整合强基惠民工作经费、产业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引导各类资源向村级流动。打造波绒乡白玛曲林村、门布乡春都村为核心的“珠峰羊养殖”产业链,打造波绒乡寺龙村、亚来乡欧热村、聂拉木镇充堆村为核心的“希峰生态旅游”产业链,打造樟木镇帮居委会、樟木镇雪布岗居委会为核心的“樟木辣椒加工”产业链,预计今年三条产业链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二是项目实施拉动一批。将总投资1000余万元对技术要求不高、施工难度较低的基础设施建设、牲畜养殖、物资采购等类型项目交由有资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政府带动增收200万元以上。三是资产盘活推动一批。全面核算村集体资产,将闲置的房屋、水利设施、机械设备等资产,通过房屋出租、机械租赁、农产品粗加工等模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周转率,今年以来实现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四是联村党委互补一批。综合考虑波绒乡寺龙村、培孜村村集体产业特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民众意愿,科学划定联村片区、制定发展规划,实现资源联享、一盘棋发展。联村党委通过引导两村整合“农牧+旅游”资源,实现一体化布局、差异化发展,今年以来村集体增加收入57.5万元。五是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作用,组织县龙头企业神猴药业及“两新”组织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实行结对帮建,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以“百企连百村”活动为契机,围绕牲畜养殖、生态旅游等方面,主动对接援藏省市民营企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一是促进群众增收有力。聂拉木县督促44个村(居)对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收支、管理费用、资产折旧等进行全面梳理,精准核算年度可分配收益总额,指导各村科学有效制定分配方案,预计今年村(居)分红较去年增加10%以上。二是提升基层服务有力。始终将民生实事放在首位,今年以来从村集体经济盈余资金中拿出20余万元资金提升“石榴籽红色驿站”“一老一小”日间照料室、基层治理“积分超市”等服务功能,用实际行动回馈各族群众,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三是丰富精神文化有力。按照“管肚子”更要“管脑子”的思路,各村(居)先后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投入资金20余万元,积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次,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聂拉木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产业发展、集体创收、村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持续发力,让“看得见”的集体资产变成更多“摸得着”的红利,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让村级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