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让农牧民增收增智增实惠——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6-06-14 作者:王杰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喜马拉雅山脉与大小兴安岭遥遥相望,雅鲁藏布江水传递着黑龙江省人民与日喀则人民的情谊……

  2013年7月,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肩负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家乡人民的重托,满怀豪情踏上日喀则市这片热土,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

  3年来,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秉承“胸怀祖国、大爱无疆,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援藏精神,按照“经济援藏、科技援藏、智力援藏、文化援藏、信息化援藏”的援藏思路,全心全意为日喀则市人民服务,全身心融入到日喀则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中,谱写了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让农牧民增加收入 

  在岗巴县龙中乡采访时,正遇到塔杰村村民多布杰在卖羊。谈起如今身价倍增的生态岗巴羊,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多布杰告诉记者:“现在每只羊比过去要多卖一倍多价钱,收入比过去高多了。”

  日喀则市的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符合有机产品开发的条件,适合开发高端商品。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着力培育和发展有机农牧产业,打造生态有机产品。目前,帕里牦牛、亚东木耳、岗巴羊及青稞酒、拉孜藜米等27个农畜产品已相继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还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资金1亿元建设有机肉制品加工厂,延长了产业链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7套、9套的相关栏目滚动播出西藏生态有机农牧产品宣传广告,邀请中央电视台10套《味道》栏目以4集系列片播发了日喀则有机农牧产品建设情况;召开日喀则市农牧产业新闻发布会,打响了雪域后藏“有机之乡、生态家园”品牌;加强基地建设,建成了以桑珠孜区、江孜县、白朗县年楚河流域为核心产区的有机青稞基地;完善扩大了以岗巴县为核心产区、年出栏14万只的“岗巴羊经济圈”。截至目前,帕里牦牛成牛上涨4000元、岗巴羊单只增收800元以上、每公斤6000余元的亚东木耳脱销,农牧民收益明显增加。

  日喀则市委副书记、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张琢以岗巴羊为例算了一笔账:岗巴羊经济圈年出栏规模达14万只,每年给岗巴县带来6800万元的增收,岗巴羊经济圈实现增值近9亿元,按日喀则市78万人口计算,人均增收1100余元。

  让农牧民学到技术 

  在仁布县姆乡江新村,记者看到,村里的老百姓都开始种上了土豆。江新村党支部书记罗布告诉记者:“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每年投入10万元扶持土豆种植,从内地引进土豆种子,同时,邀请技术老师来指导,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种植方法,如今,群众掌握了种植技术,每亩产量达到6000多斤。”

  张琢介绍说,3年来,援藏工作队按照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部署,结合当地有种植、食用马铃薯的传统,引进全国驰名的“克山脱毒马铃薯”原种,在生产投入和种植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亩产由1500公斤增至4000公斤,零售价由每公斤4元增至10元,亩产增收达3.4万元,让种植户看到了科技助推发展的事实,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从张琢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在设立援藏项目时,紧扣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求通过科技援藏从根本上提高日喀则市的自我发展能力。

  3年来,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按照“先办学校传技艺、再办银行发红利”的要求,在谢通门、仁布和康马3县,出钱让农牧民进科技培训学校学习种植、养殖新技术,再提供塑料大棚、优良菜种、优质种羊等成型的致富项目,让农牧民群众亲眼看到科技带来的好处。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80余期,培训农牧民2.6万余人次,免费提供种羊5000多只,建温室大棚84座。

  同时,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还立项建设了日喀则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农牧产品将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电子交易,使日喀则农牧产品直接与全国市场对接,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让农牧民获得实惠 

  2013年底,康马县城1000多户居民全部用上了数字电视,能收看到60个频道的节目。这是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入藏后完成的第一项惠民工程。

  记者了解到,进藏伊始,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康马县工作组通过调研了解到,该县有线电视由于年久失修,只能接收到几个信号质量很差的节目,群众迫切要求改造,而县里又无力投入。为了解决老百姓看有线电视难的问题,该工作组于2013年11月率先完成了县城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工程,成为全队第一个见效的项目。

  张琢介绍说,3年来,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共投入援藏资金2.22亿元,其中,75%以上的援建资金用于城乡道路、城镇改造和学校、养老院建设等民生工程,民生援建项目占80%以上。

  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实施的“12333语音服务系统”项目,利用电话、短信、传真、互联网、自动语音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包括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政策咨询服务,受益群众达60多万人,深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发现,部分农牧民饮水、洗澡困难,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3个县贫困乡村打井、建浴池,深受群众欢迎;邀请区内外13家医院23名知名医疗保健专家,录制了《高原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光盘,分藏汉两种语言,内容涉及高原病防治、藏医保健、中医养生、心脑血管病防治等,免费发放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以及18个县区四大班子和204个乡镇。

  “4·25”地震发生后,当受灾群众急需帮助之时,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争取省委、省政府捐款300万元,又在援藏项目资金中立项200万元,组织队员捐款10万元,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立医疗服务站,免费治疗受灾群众4000多人;协调省质监局由12人组成抗震救灾服务队,到安置点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服务。

  黑龙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用真情奉献高原,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责编:德央

  文章链接:http://www.xzxw.com/xw/xzyw/201606/t20160614_1277691.html